建築裡的哈爾濱:新舊共生,亦或尷尬?

2018年1月,零下十五度的傍晚到達哈爾濱,當地人說這個溫度屬於 暖和 的概念。從南方而來的我們卻瑟瑟發抖,感受著這輩子少有的 凍感時刻 。1月4日,吉


2018年1月,零下十五度的傍晚到達哈爾濱,當地人說這個溫度屬於 暖和 的概念。從南方而來的我們卻瑟瑟發抖,感受著這輩子少有的 凍感時刻 。

1月4日,吉林松源地震,卻把兩百公裡外的哈爾濱推上瞭微博熱搜榜。這段時間 雪鄉宰客 的新聞更是鋪天蓋地,東北旅遊遭遇瞭空前的輿論大拷問。哈爾濱街頭,關於雪鄉的旅遊推薦仍隨處可見。作為黑龍江省會、中國東北地區中心城市、中國特大城市的哈爾濱,承載著東北這片區域的榮光,也共同承受著所有不友好的質疑和詰問。

哈爾濱城市形態的開端,是1903年建成的中東鐵路,這條沙皇俄國為攫取中國東北資源,稱霸遠東地區而修建的鐵路。隨著中東鐵路而來的是大量的資本,繁盛的工商業和數十個國傢的僑民。自此,哈爾濱街頭一棟棟風格各異的建築拔地而起,文藝復興、巴洛克、拜占庭式、哥特式、折中主義等等建築風格遍佈城區。哈爾濱也因此被稱為 萬國建築博物館 ,建築文化深深影響著這座城市。

二十年前,張航(化名)從老傢長春來到哈爾濱求學,這位建築系學生剛來到哈爾濱,就被這裡風格獨特的建築吸引瞭。從學習到工作,再到結婚生子,他也徹徹底底成瞭哈爾濱人。如今的張航已是哈爾濱某重點大學的建築設計院院長,變身這座城市的建設者之一,與歷史上的哈爾濱惺惺相惜,更與現代和未來的哈爾濱息息相關。

歷史影響不斷衰弱,城市在向前發展,越來越多新建築出現,哈爾濱也呈現出新舊建築混合的形態。在千城一面的時代,哈爾濱該當何去何從?新舊建築到底是和諧還是尷尬?建築師的視角裡,又如何重塑哈爾濱?為此,我們和建築師張航進行瞭一次對話,以期找到一些答案。

不能為強調特色而自創風格

鳳凰網:哈爾濱因為匯聚瞭不同風格的建築流派,也被稱為 萬國建築博物館 。這種多元的建築文化對哈爾濱是什麼樣的存在?

張航:建築文化是哈爾濱城市文化構成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。特殊的歷史進程形成瞭哈爾濱獨特的建築藝術。多種建築風格在很短的時段裡(幾十年的時間在一座城市的發展史中肯定是很小的一段)雜糅在一起,並且隨著時間的沉淀最終和諧地佇立在一起,中央大街就是最典型的說明。相對於中國其他城市,哈爾濱不僅歷史建築,而且包括大量新建建築都讓這座城市呈現出濃鬱的歐陸風情,因而哈爾濱被美譽為 東方莫斯科 、 東方小巴黎 ,在建國初期哈爾濱還是很洋氣的。

鳳凰網:哈爾濱的建築可能真的很有異國情調,經常讓人產生自己身在國外的感覺。但是這種特色,是 中國 的嗎?是哈爾濱的嗎?有時候都說不出哈爾濱自身的特色瞭。

張航:什麼叫做特色?對於一個城市而言,反映出城市所在地區自然山水特色的可以稱之為特色,比如說濱海城市或山城,反映民族特點的也可以稱之為特色,比如說各自治區城市,而對於哈爾濱這樣由於被殖民或者通商,導致西洋建築比較多的城市面貌,肯定也可以稱之為特色。你提到的所謂失去特色,或者疑惑這是不是中國的特色?肯定是由於國內很多城市在新區建設中,毫無依據地選擇歐陸風格,進而形成大量所謂的 歐陸小鎮 這種現象。作為一名建築師,我個人不贊同隨意地模仿或者 創造 歐陸風格,我們如果在設計中采用歐陸風格,一定是基於項目本身或者項目所在地跟 歐陸 有必然的聯系,比如說歷史上歐陸風格確實很深刻地影響過這裡,留下過痕跡才行。哈爾濱的建築特色是其在城市發展過程中一點點積累的,有早期俄國和白俄羅斯僑民的影響,到這裡做生意的東歐其他國傢僑民的影響後來日本人的影響,解放初期蘇聯援建的影響等等。對於這座城市來說,這都是實實在在發生過的影響,不僅影響瞭城市面貌,也影響瞭城市生活的方式。所以哈爾濱的歐陸風情建築記錄和見證瞭一段歷史,因此這就是哈爾濱的特色。它已經成為哈爾濱城市生活的背景和場所,為這裡的人服務,所以不必由於它長著一副 洋面孔 就懷疑它不是我們自己的特色。但這座城市的特色確實受到外來文化影響比較大。

新舊建築可沖突也可融合

鳳凰網:如今各種現代建築出現在哈爾濱街頭。和俄歐建築形成鮮明對比。現代建築的出現不會一下子沖擊原有建築嗎?新舊放一起總容易不協調。

張航:從建築師角度來說,總是希望創作符合當代特征的新建築。但對於一個歷史文化濃鬱的城市,尤其在核心區或者保護區還是要尊重原有老建築進行創作。國外如巴黎、倫敦的老城區內,多數建築都是尊重原有城市肌理、城市風貌進行續建,整體就非常和諧。但並不是老城區完全不能有新風格的建築,包括我提到的巴黎和倫敦在老城區也有很多新銳建築,建成後跟老城銜接得也非常好。但這裡有一個城市基礎條件的問題,我說的基礎條件是指傳統建築對於城區風貌特色的控制能力,比如說在一定區域裡,老建築所代表的歷史風格涵蓋瞭80%的建築形象,那麼多幾個現代風格的建築並不能對該街區的風格產生影響,甚至可能產生相得益彰的效果。而對於一個歷史風格不占據掌控優勢的街區,逐漸增多的新建築隻能逐漸淡化傳統風貌,而新風格之間也可能缺少呼應的默契,最終導致老風貌消失瞭,而一時的新建築也不夠新穎瞭,最終形成雜亂無章的局面。在一定的歷史時期,哈爾濱在老城區裡,尤其在一些保護建築旁邊建設瞭很多新建築,其設計手法上對老建築不夠尊重,因此產生瞭很多不和諧的城市畫面。

普通百姓理解不瞭大劇院很正常

鳳凰網:說到新建築,哈爾濱大劇院就是新地標。但是建在遠離市中區的劇院,有市民吐槽說很難起到普及高雅藝術的目的。大劇院的存在是不是雞肋?

張航:我認為大劇院是設計得非常成功的作品,一部分普通大眾對它形象的不認可,我認為是大眾的審美還需要提升。包括建築藝術本身,也是為提升大眾審美服務的。雖然社會上有一些對於其形象的負面評價,包括我身邊的親屬中也有覺得設計得不怎麼樣的,我覺得是整個社會群體的審美提升還任重道遠,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也是能夠理解的。

至於說大劇院比較遠,這個能在城區當然最好,隻是老城區恐怕沒有地方。在新城區我覺得還算還可以,稍微是遠瞭一點,普通老百姓過去不是特別方便。但同時又看到一個現象,舉辦各種演出的時候,過去的人也有很多,大傢還是有需求的。

另外本身大劇院就是偏高雅藝術,離普通百姓就有一定差距。整個建築審美也不是常規審美可以理解的,因為形式又是流線形式,不是常規幾何性,普通老百姓還是喜歡中規中矩,大氣、官式建築就會覺得氣派,對於這種新建築普通百姓理解不瞭很正常。

新老建築應該盡量分開

鳳凰網:其他文化在衰落,或者成帝寶產後護理之家|台中產後月子中心為歷史的時候,但這座城市還要繼續發展。在新舊交替裡,哈爾濱以後的城市形態真的有些難以想象。

張航:未來你要成為領導,你就會認為老東西沒有用,就主張把它拆掉, 這已經很舊,沒有什麼用,為什麼還要保留下來,總是會有新的,為什麼不用新的呢? 但對於一座城市來說,每一個階段都應該留下一些痕跡,對這個城市留下痕跡,就好象發生的所有過往留下照片和記憶一樣。

城市的記憶是什麼?好像這一塊是這個年代產生的影響,那一塊是別的年代產生的,然後讓每個城區有各自的特點。新建築要有,如果對於老城區足夠尊重,能夠跟 老 環境相融合,那就在一起共生,如果新建築要表達足夠張揚的個性,就應該再開拓一片 天地 供新建築發揮,不適合簡單堆砌在一起。

鳳凰網:這樣會有兩個城市的感覺。

張航:是的,新老城區的面貌是會顯著差異的。比如北京二環之內就應該是老北京的樣子,建築功能可以更新,但形象上保持老皇城根的樣子,充分保留歷史城區的面貌。很多建築師,包括我在內都認同這樣的看法,可惜隻是個想法。如果要新的怎麼辦?往外搬,保留一個老城區。巴黎和倫敦也是,老城區還是原來的樣子,新區另外打造。我主張新老還是盡量分開,但這裡的新是指在風格上很難與老建築統一協調的新,不單指建成時間。

鳳凰網:現在很多建築就是建瞭,可能所謂的70年就拆瞭再建也無所謂的感覺,不會說成為經典,有些保留下來的也隻能成為危房。房子好像拆得挺隨意的。

張航:我覺得要鑒定其是否有藝術價值。城市裡有些建築,滿足瞭使用功能,但實際上藝術水準各方面很醜,這個不可惜,該拆掉。但再建設的時候要尊重周邊環境,我想強調的是老城區裡的更新,補上去的也應該盡量跟老建築看起來應該是一夥的。如果每一棟建築在自我更新的過程中都不呼應一下鄰居,那麼等到第二棟建築,第三棟建築 最後大傢的默契沒瞭,看起來也就不在協調瞭,城市面貌亂瞭,特色也就沒瞭。

哈爾濱城市形象應該由專業人士指導

鳳凰網:從來上大學時看到哈爾濱的城市,這種感覺跟你現在是一個建築設計師,再看這個城市的話,城市變瞭嗎?還是說你自己帝寶產後護理之家|台中五星級月子中心推薦變瞭?

張航:剛來的時候更多是新鮮感,會覺得這個城市很有特色。二十年過去瞭,對這個城市已經有一定認知瞭,我也是這個城市建設者,從專業角度來說我認為有一定責任感,我希望可以做得更好,有一些貢獻,這也是我職業的一部分,我希望我參與的每一個項目都可以對這個城市面貌有所促進。原來屬於旁觀者,現在我是主人翁,這種責任感更強。

鳳凰網:從主人翁角度,哈爾濱目前階段的建築文化,現在是新舊融合交替,還不夠好的地方在哪裡?

張航:城市面貌的呈現固然主要依賴於具體設計師的審美和能力,但我們在城市形象的管理方面還缺少些系統性。當然這絕不是哈爾濱這一座城市的問題,當前我國很多城市都面臨這這樣的問題。我所說的系統性,是指我們在決策單個建築的形象時,往往沒有放到城市環境中去思考,考慮新建築與鄰居的關系,與整個街區的關系。所以往往導致一大堆歐陸風格建築站在一起卻不怎麼和諧。

鳳凰網:這樣看的話,哈爾濱能怎麼辦?

張航:我認為可以出臺更為詳盡的城市設計導則,用於督促建築師在特定街區從事設計必須尊重的原則和要點。指導新建築如何跟整體城市形象和諧,這是當務之急。當然有關部門已經完成部分街區的城市設計導則,據說覆蓋其他街區的導則也正在編制。

采訪手記:

建築文化,是一個地域,一座城市面貌最直接的體現,也是城市文化至關重要的部分。在改革開放以來,中國一座座城市伴隨著高樓大廈成長。追求速度、高度、效率的氛圍下,大多數城市的建築似乎缺失瞭文化的傳承,也少有創新的建築文化,中國城市 千城一面 也十分令人詬病。哈爾濱由於歷史原因,其自身建築文化豐富,不能說是中國城市的代表,但是哈爾濱同樣面臨著新舊問題,如同許多城市面臨著 拆 和 不拆 ,建什麼,建成什麼樣等等這些抉擇。張航強調的新舊分開,一則是保護城市歷史文化,二則更自由地創新,這或許適合哈爾濱,但中國其他城市又該如何找到適合的路徑呢?

建築和車都要講究美和實用性

鳳凰網:建築和車子其實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,建築師看一輛車,會不會也像看一個房子一樣?

張航:兩方面,車第一得能開,功能性一定要好,包括操控性、安全性,房子也一樣,首先要滿足功能,人住在裡面要舒服,如果不好用這就是一個失敗的房子。第二需要美觀,車子要漂亮,房子也一樣,也需要漂亮。要強調美跟實用性,因為建築一定要講實用性,建築本身就是一種應用的藝術,車子也是一樣,首先要滿足實用功能。

鳳凰網:都說每個設計都有自己的設計語言。那建築和車子是否有什麼共通點?

張航:設計是相通的。車輛性格、建築性格也是一樣,比如你設計一個SUV或者越野車,因為路況比較復雜,就需要更強悍一些。你設計一個在城市使用的,可能就更需要操控性更好,看起來更精致一些。建築也是一樣,如果你是在曠野設計一棟建築其形象也需要相對粗獷一些,跟廣闊的環境相對話。而在如果在城市核心區、CBD設計一棟建築,就需要照顧周邊建築長成什麼樣?也許會像一個人出現在晚會時,需要穿著光鮮靚麗一些,所以可能就需要用相對高檔一些的建築材料。

每個設計師性格不一樣,審美不一樣,設計風格也會不一樣,我更傾向於比較樸實,不花哨的,實在的設計,我希望我設計的的建築在環境中能柔和一些。就好象與人相處時呈現出來的溫良與謙和。我希望建築給人的感覺不生硬,也不冰冷,而是給人一種很溫暖,清新的感覺。

采寫:黃雪麗、何加劼

攝影:何加劼

帝寶產後護理之家|台中產後月子中心價格
arrow
arrow

    ica684kq6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